
色影无忌:你觉得作为高校摄影教育在观念上最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呢?
侯谢:我觉得应该是无论是在自己创作还是观看别人的作品时,对于影像所应具有的一种态度。对于刚刚接触摄影的学生,我是不允许他们使用高速连拍和p档程序曝光模式的。且不说这对于他们基础拍摄技能的练习没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让他们对待摄影的态度变得随意而不专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若一名摄影师在拍摄时如此随意,那么出来的作品又如何能打动观者?在面对一副照片时,很多学生首先提出的问题基本如下三种:1.这是什么摄影器材拍的?2.好漂亮,这是什么地方?3.切,ps后期做的。用的什么插件?不能说这么问不对,但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对待摄影的态度上是有偏差的。相对于影像本身及其背后想要传达的东西来说,使用的工具也好,制作的手段也罢,都不是观者应该注重的问题。我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在观看一幅作品时,刚开始你甚至可以不去关注拍摄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眯起眼睛来感受大局的影调和色彩带给你的感受,然后在细看作品的同时再多去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摄影师为什么要拍这张照片?2.摄影师为什么要这么拍?3.摄影师想要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什么?4.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摄影师的表达目的?5.你在观看这幅作品时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这才应该是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的学生在观看影像作品时应该持有的态度。
色影无忌:你觉得阻碍摄影提高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侯谢:我觉得最大的障碍还是观念问题。器材商不断地推陈出新,华丽的技术指标催生了太多的设备控。太多为宣传目的举办的大小影赛设置高额奖金让摄影师在创作时失去了平和的心态。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盈利开设摄影专业但师资力量又跟不上,导致国内摄影教育水平的良莠不齐……总的来说一句话,对于摄影本身的关注在越来越少,对于影像所传达的人文情感越来越被忽视,正是阻碍摄影提高的最大障碍。
色影无忌:你今后会专注什么样的题材吗?
侯谢:我应该还是会继续拍摄城市题材的,这对我来说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在享受这一过程的同时不断剖析自己的内心,还有就是尝试棚内的一些试验性当代题材的创作。
关于侯谢
男,1983年2月17日生于湖南长沙。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系2001届本科班。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读硕士。
曾任:2005年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经典百年”全球影像巡展长沙展区技术讲解及艺术顾问
《中国摄影报》特约撰稿人。
2010年1月在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视界—新纪实摄影展”个人影展。
作品《蛊惑》获第23届中国摄影艺术展青年组金奖。
作品《液体的变奏》获第23届中国摄影艺术展青年组铜奖。
现任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摄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