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影无忌:什么样的书或电影对你的摄影影响比较大?
侯谢:书籍的话平时比较喜欢视觉文化及传播类的论著或杂志,对于《vison》《生活周刊》等图片精美的期刊也有收集整理。因个人比较偏好黑白影像,网站主要关注leica中文摄影杂志网。喜欢以侯孝贤为代表的早期台湾电影那种淡淡的影调,以及法国电影的叙事方式。
色影无忌:你为何想到在场景中加入一些额外的元素?
侯谢:如我上文所说,新纪实摄影更注重的是对摄影师个人主观情绪与意向的表达。当我觉得当前拍摄的场景对于我想要表达的意愿或情绪而言不够典型或强烈时,我都会在后期的制作时有目的地加入其它的一些元素来强化效果。
色影无忌:你如何构思所要加入的元素?
侯谢:对于加入元素的选择,就我而言在创作时个人主观情绪与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当然画面结构等视觉因素也会让我在添加其他元素时加以更多的考虑与斟酌。
色影无忌:80后基本是伴随photoshop成长起来的一代,你觉得这一代摄影师如何控制拍摄和后期之间的界限?
侯谢:其实在从事影像行业的80后摄影师中来说我属于比较尴尬也是比较幸运的一批人之一。2001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我们大一大二时期接受了极为严格和正规的传统影像教育与训练。当我还沉浸于黑白暗房中兴奋地看着银盐颗粒的神奇变化时,04年开始也就是我大三的时候,数码风潮几乎在一夜之间兴起,并很快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影像行业。我们从每天钻在暗房里调配着显影定影液很快变为每天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蹂躏鼠标。一方面来说,我们相对于现在真正伴随着photoshop成长起来的一批摄影师,我们所接受的正规数字后期教育和训练不够扎实和严谨。但另一层面来说,我们也可算是唯一接受过全面的传统银盐影像与现代数字影像教育的一批摄影师。可能正因为如此,在对待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的界限这一问题上,我们还保有着现在经常受到他人嘲弄的思想:拍摄是重中之重,后期是锦上添花。先有米才有饭。前期拍摄是一幅作品的基础所在,没有一张对焦精准构图严谨曝光恰当的前期拍摄图片,无论后期技巧如何精湛都无法成片。若真是成了,也就不能叫做是摄影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