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徽风皖韵 > 正文
 
仙源 麻川河(三)
2011-08-09 10:51:48 来源:黄山区政协办 作者: 【 】 浏览:216次 评论:0

麟凤桥

古城东门外数里,悍然石桥一座,名曰:麟凤。麟凤皆为吉祥之物,盖因麻川河水,常在春夏泛滥,汹涌澎湃,非麟凤不能镇卧其上。桥建于乾隆三十年,青麻石建筑,六墩五孔,长九十余米,宽七米,高十二米,高大雄伟,尉然壮观。古城旁边,青山秀水之上,有此古桥,多相辉映,立刻生机盎然。

桥身两边护栏有三十四对石柱,桥中两边镶大块青石,碑刻“麟凤桥”三字,桥两端有圆圆美观的抱鼓石,为桥壮势,桥南端左侧有麻石经幢一根,身下青石刻有纹线一枚,以测定水位之用。古桥经二百多年的风吹日晒,隙缝间早已长出藤藤蔓蔓,长及水面,随风摇曳,煞是美观。

麟凤桥地处古徽、宁两府要道,为两地经贸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古朴凝重,为皖南重要古桥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电影《405谋杀案》、《小花》、《红楼梦》等皆曾于此取景。

桥北端,在宋代,建有“众乐亭”一座。当时的县令孙觉著有著名的《众乐亭记》,文中写道:“物之可乐多矣!惟其性之嗜到山溪之胜绝,水石之清凉,则未有不乐之者。夫无情然后可以待有情,无情之至则有情者皆为之。役山水之乐,不畿于无情者与?……盖君子乐与众乐,忧与众忧,而身不与也。余令太平之年,得县之东山溪之会处,以作亭焉。而至者乐之,因名之曰众乐。又列其所以乐者为之记,以自览。”至明嘉靖年间,县令刘元凯将众乐亭移建至县北重兴寺前,又作《众乐亭后记》。

板石垂钓

麟凤桥北端上侧河岸,有著名的“七音石”,七块青石,以石敲击发出七种不同的声音,以此名之。从此处拾阶而下,河岸为巨大的花岗岩石,伸入河中,石面光滑平整,面积达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石面上留有历代文人的诗刻多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诗人兼酒鬼的知县刘元凯的趣味诗:“移杯就溪山,鱼鸟来争酒。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诗人在此饮酒,竟有鱼鸟来争,何等有趣味?诗人竟不吝啬,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无论男女老少,古人还是今人,读到这样的诗,都会叫好,诗人的洒脱豪放,就是仙源的普通百姓也深受感染,笔者多年以前,在仙源遇一老人,谈起此处,他竟能琅琅上口地将这首诗背出来。诗刻虽历经几百年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可见。

石刻往前,水声如琴,此处河水绕石回旋,发出美妙悦耳的如弹奏的琴声,故称“板石听琴”。板石前面水深积潭,称板石潭,潭水清澈,群鱼嬉戏,古人常常在此垂钓,故而“板石垂钓”成了仙源著名的八景之一。

仙源八景分别是:板石垂钓、富溪望月、云中观雾、庆云钟声、榜山架镜、石塔听琴、南园丹桂、北岭玉松。


Tags:仙源 麻川河 责任编辑:qirui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天开文运奎星楼 下一篇黄山墓塔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