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练水军处,位于亳州市西郊沿涡河一带。建安十四年(209),曹操在此制造战船,训练水军,然后从涡河经淮河,取道合肥。
魏武帝庙,位于亳州市魏武故宅东侧。祭祀魏武帝曹操的庙宇,曹魏时创建,宋真宗敕修。元蒙哥八年(1258),汝南王张柔镇守亳州时,拆魏武帝庙以修城墙,使其成为废墟。
魏文帝庙,位于亳州市交通路。祭祀魏文帝曹丕的庙宇,元代张柔拆取文帝庙之材,用于修筑亳州城墙,该庙遂为废墟。现为谯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孤堆,位于亳州市建材街。曹操家族墓葬之一,1999年依托该孤堆建成街头休闲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山孤堆,又称曹操虚粮冢,位于亳州市薛阁路。曹操家族墓葬之一,清嘉庆三年(1798)曾在孤堆上兴建观音阁,时称亳州之胜。
卞律和尚墓,位于亳州市西环城路。唐末护国禅院主持僧卞律和尚的墓葬。现为谯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园孤堆,位于谯城区薛阁办事处魏园村。汉代砖结构墓葬,传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墓葬。现为谯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林,位于亳州市汤陵西侧二里。是商汤王祭天祈雨之处。
桐宫,位于亳州市汤陵东北二里。是伊尹放置太甲之处。
咸平寺,俗称大寺,位于亳州市大寺巷口。创建于北魏,北齐时称建崇寺,唐名崇因寺,北宋改称咸平寺。明清多次维修。有大雄宝殿、地藏王殿、玉佛阁、千佛阁、春秋阁、文昌阁、藏经楼、禅房、斋堂、僧舍、仓房等建筑,塑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像,藏有大量珍贵经传和北齐石刻造像。毁于1953年和文革时期。
大观楼,位于亳州市洪济桥街。1918年,时任热河都统的姜桂题出资创建,木结构,内设戏院、饭店、澡堂,富丽堂皇。1925年,曾发生火灾,留下“大观楼失火——着板”的歇后语,形容问题的严重性。文革时期拆除。
琉璃井,位于亳州市琉璃境街。井壁上半截为青砖砌筑,下半截为琉璃砖。传说,当地挖井不易,白天凿井,夜间即为沙陷,上天派金蟾帮助。一天夜间,金蟾下凡,口吐神火将井壁烧成琉璃,刚好天明。谁知一老者看见井中火光,大呼“井中失火了”,惊跑了金蟾。所以,井壁一半为琉璃,另一半为青砖。
战国铸铜遗址,位于亳州市马场街北涡河岸边。战国时期铸造青铜器的作坊遗址,曾出土大量陶犯和坩埚。现为谯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河朴树,又称榆树、白檀树,位于十河镇宋汤河西岸。明嘉靖年间种植,现枝叶繁茂,古老参天。
牛市孤堆,又称牛屎孤堆,位于谯城区牛集镇韩高楼。商代古文化遗址。出土有骨器、石器、蚌器、陶器等珍贵文物。现为谯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钓鱼台,因传说是姜子牙当年曾在此钓鱼,故名,位于谯城区沙土镇李寨涡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特别是出土的碳化小麦,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中国古小麦”。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庄遗址,位于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傅庄涡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尤其是人体葬式为他出罕见。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凤岭遗址,位于谯城区城父镇漳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玉器、石器、蚌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有传说故事。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