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姬·玛哈的宇宙》系列
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
色影无忌:从《化学风景》到《泰姬·玛哈的宇宙》你的作品似乎禅意越来越重了,这种思路是怎么来的呢?
郑浓:你说禅意真不敢当,相反,我总是不满意,觉得正相反,我的作品还是笨拙的很。我对禅多少有点了解,禅宗的很多公案那是相当的不可思议。这种笨拙,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想法还是不够满意,另一方面,就是摄影这门学科本体里有一种笨拙,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但是这种笨拙既是劣势,同时也就是优势。我个人的体会是,作品在脑子里酝酿的时候是最美的,真做出来了总是不那么完美。我这并不是在否定实践的意义,恰恰相反,做作品最大的好处是,完成品有可能和你最初构思的相差十万八千里,连创作者本人都被震惊了,好酷的体验啊。
色影无忌:《泰姬·玛哈的宇宙》是怎么拍的呢?
郑浓:这个怎么说呢?算是沙贾汗赐予我的一个礼物吧,沙贾汗是泰姬陵的建造者。
在进入泰姬陵的前一天,当时阿格拉(泰姬陵所在地)附近的洪水还没完全消退,我们涉水过了亚穆纳河,到了很远的一个城堡高处远眺泰姬陵,夕阳下的泰姬陵美极了,无法形容。那天晚上很奇怪的,我竟然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情节居然和沙贾汗当初为泰姬玛哈修建陵墓的原因一样,也许是日间那种极度的美让我夜有所梦吧。第二天一早,我进去参观。泰姬陵是穆斯林文化登峰造极的一个典范,和其他宗教文化不同的是,穆斯林的建筑没有任何雕像和可供崇拜的物件,只有建筑上的花纹,记得梁思成有本写建筑的书《大拙至美》,泰姬陵就是绝好的例子。而那个梦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参观全程,于是就有了这组作品。
色影无忌:这组作品的内涵是?
郑浓:有的时候对作品的含义不能问到底,问到底其实什么也不是。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这个作品就算是沙贾汗托给我的一个梦吧,沙贾汗贵为君王,更像是一个艺术家,他生前本来还要在亚穆纳河对岸建造另一座陵墓,和泰姬陵造型相同,黑色的,我觉得太酷了,和照片的正负像概念很相似吧?我正在循着这个思路整理另一组片子,但不一定有结果。
个人简历
郑浓,1968年出生于大连, 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曾在深圳、广州及昆明等地工作。现为 [中国摄影] 杂志社编辑、记者。
1997年出版摄影集[漫步的旁观者]。1999年作品发表在德国 [KULTUR AUSTAUCH]的中国艺术专辑。1999年作品入选美国[光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五十年](Fifty Years: Inside of Republic of China)。曾参加首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意大利罗马国际摄影节、澳大利亚弗里曼特摄影节、2008及2010连州国际摄影节等。2007年举办个展《化学风景》(M97画廊,上海)。
作品曾被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及光圈基金会(Aperture Foundation)以及广东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