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摄影资讯 -> 大师访谈 > 正文
 
张照堂——伟大的作品多半悲苦(1)(一)
2011-04-01 10:59:34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 】 浏览:177次 评论:0
    3月底的上海淮海中路俏江南餐厅,一干人等坐在包厢里等着张照堂的到来。
        晚上六点半过一点,张照堂如期到来,跟每个人打招呼握手。吃饭期间,他话不多说,仿佛带着心事,主要是好奇地问问一些菜名,更多的时间,他利用别人在说话的空档,和坐在旁边的诗人摄影家王寅聊台湾舞蹈家林怀民。
        此次来上海,张照堂来参加由上海摄影机构瑞象馆组织的“张照堂的岁月影像”活动。为了让活动更精彩,主办方还邀请到了熟悉张昭堂的台湾评论家郭力昕与张照堂对谈。他们的行程安排的很紧张,郭力昕在讲座完毕,得赶回台北看鲍勃-迪伦的演唱会,而张照堂也在做完讲座,并参加完顾铮和李公明的“对台戏”之后,返回台北。因为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们的专访是在位于上海外白渡桥旁边的上海大厦茶餐厅进行,有问必答、神情冷峻的张照堂在谈到作品的愉悦度这个问题上有些激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愉快,干吗要装愉快呢,悲苦一大堆,干吗一定要装着明朗或者干吗。”半白胡须随着嘴唇剧烈地抖动。

张照堂接受无忌专访    拍摄/肖睿 

 

 

那个年代的文学活动,我都参加


    
        色影无忌:您出生于1943年,1959年便开始拍照,16岁开始拍照了?
        张照堂:对,是念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会拍照是因为家里有照相机,有照相机就可以去玩儿、去动它。那是我大哥的,借过来东拍西拍,后来就迷上了,读了高中就参加学校的摄影社,就开始拍,上大学继续拍。因为你有一个机器就知道蛮好用的,于是就一直拍下来。

张照堂在上海外白渡桥前留影   拍摄/肖睿

 


    
        色影无忌:那时大部分拍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张照堂:一开始拍当然是没有那么大的学问,就是比较没有带任何的目的,也没有什么概念,就是知道要拍一下生活中周围的东西。礼拜天上午所谓座谈会的时候我会放,也可以看到我高中时候拍的。


    
        色影无忌:你那时候还在板桥吧?
        张照堂:对。

 

        色影无忌:那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
        张照堂:一个小镇,离台北大概车程在那个时候要二三十分钟。在那个年代都是很中国的年代,不管是人,还是景。人也没有那么多,风景什么都还是60年代的风景,那是一个看起来很安静、很纯朴的地方。

 

 

张照堂此次来上海要参加的活动


 


   
        色影无忌:从板桥走出来是哪一年?
        张照堂:读大学我还是住在板桥,那个时候坐车,一开始工作不久就到台北住了,就住在了台北。


    
        色影无忌:后来回去的时间多吗?
         张照堂:经常回去,因为家还在那里,兄弟姐妹、爸妈都在那里,经常回去。

张照堂作品


    
        色影无忌:我了解到你拍照的那个时期正好是台湾“战斗文艺运动”的一个时期,后来“乡愁文学”开始兴起,比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但是我在你的照片中似乎没有发现它对你的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在那个时候台湾的文学几乎是经历了一个井喷的阶段。
        张照堂:还没那么早,井喷大概是六、七年代才开始,六十年代还好,当然基本上还是等于是有一个规范。但是我在大学里边因为我可以看到多一点的东西。那个时候在台湾六十年代流行的是刚从西方进来一些比较现代主义的东西,也有很多的超现实的东西,还有存在主义的东西,都是那个时候进来的。文艺青年都会看那些东西,那个年代有一些同行、同好都在办杂志,有一些活动,我都会参加,无形中就会受到那个氛围的影响。


    
        色影无忌:你参加最频繁的是哪方面的活动? 
        张照堂:文学跟剧场。那个时候有本《剧场》杂志,介绍很多新的电影跟剧场,虽然台湾还没有真正看到实体的东西,但至少从印刷品都看到了。

[-p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相关阅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张照堂——伟大的作品多半悲苦(2.. 下一篇储楚——那些远去的物是人非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