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摄影资讯 -> 大师访谈 > 正文
 
摄影就是解密——任曙林(一)(二)
2011-07-28 10:34:58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 】 浏览:168次 评论:0

色影无忌:陈丹青的文章里边写到一些摄影语言,还有一些观看方式上的东西。
        任曙林:有那么一句话:“不给历史留白”,其实这句话如果没有概念的界定就不成立。首先什么叫历史?什么叫不留白?白是什么?不白是什么?你能留下什么,我们摄影能留下什么,文字能留下什么,声音能留下什么,都不一样。拿口号来解释摄影,这是最要命的事情,我是这么想的。

1984年6月北京171中学操场,雨后。拍摄/任曙林

 

        色影无忌:更感性一些。
        任曙林:就我个人来说,正好赶上八十年代了,如果我生在今天,我还是这套心劲的话,也许找另外一群人去拍了。因为我更喜欢拍人,有些东西要通过视觉找出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特神秘、特别奥妙、奥妙无穷,这种东西说不出来,描绘不出来,但是它有。就是在你司空见惯,人人都能看到的景象中,你还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叫凝视,因为看有点儿突然一下,凝视就静下来了,静下来之后你就进入一种冥想状态,就像瑜伽似的。这会儿你眼睛还是睁着,但是会恍惚起来,这种看不是三维的,往玄里说就叫感觉或者直觉,这就牵扯到人的潜能。为什么我喜欢说“摄影就是直指心性、立地成佛”意思在这儿,不要惊慌,就进来了。眼睛就是一个晶状体,什么也不是,眼睛特别中介,眼睛跟镜头一样,镜头是外加的滤色镜,我是这么想的。
        顾铮讲到,摄影是解决空间问题,这是很有见地的。对于《八十年代中学生》,要从表面这些少男少女中解脱出来,才能找到摄影,这也是这部作品的特点。我觉得在这方面引起大家的讨论,会有意思。 


色影无忌:也就是说你拍中学生的时候,就这样认知了?
        任曙林:在学校里,你想想学生能有什么事。如果你不这样看待摄影,你真不知道拍什么。你的感知方式没有调整好,你就是睁眼瞎。这点特别重要,有了这个,我从中学生一下就能拍到矿区,矿区与城市校园多大的反差呀,我照样很愉快。


    
        色影无忌:我看你拍的一些镜头,那些中学生对镜头没有陌生感?
        任曙林:我下许多工夫,当然了,我头一学期拍不了什么。八十年代初的学生,普遍对记者有一个看法,认为他们总在造假,报纸杂志上刊登的学生根本不是他们。什么德智体全面发展、什么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的新一代,青春,他们觉得不是,所以他们反感,但我不是这样的。

 

1986年11月 北京171中学教室  拍摄/任曙林


    
        色影无忌:学生有那个意识吗?
        任曙林:挺普遍的,因为那会儿的报纸、杂志上只要出现中学生的形象全是这样的描写,特别概念化。因为文革结束不久,意识形态化的东西在七十年代末的报刊杂志,跟文革时有点区别,但不大。所以学生很不以为然这个东西,我一去,他们也是这么想你:又来一个。但那时候学生比较有礼貌,尤其171中学也算是重点中学。他躲你怎么躲你?有时候我说学生后脑勺都长着眼睛,十米之内他就能知道你来了,一较劲,他就抗拒你,你不是拍吗,给你做一个假姿势,你说你恶心不恶心,拍,还是不拍,拍了没法用,咱俩就耗时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靠我的专业状态,告诉他们我是真想了解你们,我是想拍点儿真东西出来。学生不傻,觉得这主儿可能还是想弄点儿真东西,其实他们希望你弄出点儿真东西来。


    
        色影无忌:这个时间多长?
        任曙林:得一个学期,小半年。因为刚开始也拍,拍出来不能用,都不对,自己看着都不满意。慢慢的他们接受你了,就放松了,他就不跟你叫板了,他也觉得你这个人不是报社、记者的那种东西,他就无所谓了。你爱拍不拍,他一放松就好办了,我再抢再抓就好办了,要不然你一来,你手疾眼快,你有他感觉快吗?你快不过他,学生,初中那会儿,敏感,青春身体多机灵。


    
        色影无忌:真正拍也是第二学期?
        任曙林:三、五个月以后。为什么花那么长的时间,慢慢的深入了解,就慢慢渐入佳境了,你自己自由了,自己就慢慢开始找一些东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阅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摄影就是解密——任曙林(二) 下一篇寻找曾有的生命痕迹——黄磊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