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附:小型摄影实验展示项目
展览名称:习作:付羽的银盐练习
展览时间:2011年10月9日—11月8日
展览地点: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主持:王璜生
策展人:蔡萌
展览设计:纪玉洁
展览助理:马亮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学术意图:
作为已经开始在全国巡回展出的“原作100:美国摄影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的公共教育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将策划“习作:付羽的银盐练习”小型摄影实验展示项目,并随“原作100”共同巡回展出。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展示和证明如何通过观看大师们的照片原作建立一种对摄影的正确认识,进而拍出好照片。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旨在体现本土摄影师对西方的回应。有鉴于此,在此次巡回展览中的每一站,主办方将会安排一个半天左右的时间,邀请付羽先生在展厅与观众现场交流和讨论摄影大师原作的魅力与价值,通过专家的讲解,与照片亲密接触。
付羽,1968年出生于辽宁兴城;1984年,开始印照片,就此与摄影结缘。作为一个曾经炙手可热的商业摄影师,却突然在事业的巅峰期收手,全身心投入黑白银盐摄影实验。直到近两年他才自称:“摸着边儿了”。
付羽的“摸着边儿”让我们看到中国摄影中一直缺乏的东西——语言。
要分析这个“语言”就要将其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由图像(影像)或画面所形成的语言——图像语言,一种摄影的图像语法(Pictorial Syntax)。它很像作品的构思阶段,或者是一种对被拍摄现场和对趣味中心(Vantage Point)所进行的框取(Frameing)。另一个则是建立在媒介、工艺、材料、技法基础上所形成的语言——媒材语言。它是将摄影作为一种物理的、光学和化学的图像的物质媒介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致印放的照片(Fine Print),以及形成一种具有摄影的原作特殊性(Authenticity)的照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经常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并不断配合着让摄影师形成一种属于摄影的观看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像语言几乎一直是中国摄影界讨论的核心。但是,我们几乎很难看到中国摄影家建立在媒材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探索,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摄影认识;时至今日,这层关系也几乎从未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中国摄影家们似乎更关注于摄影的图像语言(或称影像、图示语言),根据西方摄影家们的图像,建立各自的模式,并将这种图像模式套用在中国的社会现实当中。他们更在乎用摄影“说什么”,而忘记了“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