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徽风皖韵 > 正文
 
山清水秀欧家岭
2011-08-09 11:08:04 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 【 】 浏览:28次 评论:0

在安徽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地方,群山环抱,山峦叠嶂,山势险峻。1930年6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此成立了“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和“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同年农历七月三日,欧家岭举行暴动,国民党部队分别从大关、小关、北岗、草鞋店、霸王街五路进攻,为保存力量,独立团和边区政府撤出欧家岭……

去大关拜谒先烈

桐城有名,那里诞生了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著名的散文家,文人里鲜有不知道桐城派的;桐城大关有名,那里有古洞岩、霸王街、五岭湖、大关老街等多处美景,驴友中少有不了解这处自然景点的;桐城大关欧家岭有名,那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生了欧家岭暴动,从此,皖西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党史的人自然会将目光投向那里。

桐城党史办的同志把我们带到了麻山水库,那是去欧家岭的必经之地,虽说雨后山水聚集,却也碧波荡漾,不见一点浑浊。水边的几棵垂柳,微风中挥动着细细的枝条,多像是婀娜多姿的舞女。宁静的水面上,几只野鸭子在嬉戏,扑腾起一片涟漪,更增添了水库的幽静。不时有一些白鹭在水面上鸣叫着飞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体,实在令人感喟。

而前面不远处就是欧家岭,当我们的脚步跨进那里的一刹那,顿时明白了当年皖西南的革命先烈们为什么要选中在这地方举行武装暴动了。放眼望去,周围层峦叠嶂,山道崎岖,人烟稀少,山势宛如一条苍龙,横卧在天地之间。我们忘记了劳顿,被满山葱郁的绿色和叮咚的溪流诗意着,恍惚间,就像是走进了一幅清新怡然的山水画中。

知道大关欧家岭很早了,因为那里属于皖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长大的我,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听老师给我们讲革命传统故事的时候就提到了欧家岭。但那时年龄尚小,只能是模模糊糊地在头脑里留下了一个印象。

没想到30多年以后,我真的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雨后的欧家岭,天蓝,山青,水绿,处处都是怡然恬静的田园风光,这让久居城市又被尘世羁绊的人,莫名地就有了亲近的冲动。而微拂的风儿,缓缓地从绿色的深处掠过面颊,又让人备感惬意。我们一行人,一路上闻着原野自然清新的气息,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心灵自然就被激发,那些神往和遐思也就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重重叠叠了。

远处,就是高耸的烈士纪念塔。

政府设于农民家

“五月姣姐望亲人,望郎望得泪水盈。送郎一顶大草帽,又遮日头又扇风……”一阵银铃般的山歌在山崖上飘出。我的朋友小赵从事民间文艺收集整理已经多年,他对我说,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就流传了许多红色山歌,歌词淳朴、贴切,反映了当时军民鱼水情深。

我们急于尽快到达革命烈士纪念塔,沿着“之”字形山路攀上崖头,终于站在了它的面前。当地的老乡介绍说,再往上走数百米,就是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当年的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就设在一户姓陈的农民家中,解放以后还有5间土墙茅屋。1985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幸的是1997年岭上发生火灾,旧址也被烧毁。

那次火灾之后,为了纪念欧家岭暴动以及在那次暴动中牺牲的烈士,大关镇政府会同有关部门自筹资金,群众也自发地捐款,将烈士遗骨重新进行安葬,并建碑纪念。可惜的是当年桐城县委早期领导人陈雪吾召开大会宣布暴动的操场,现在也已变成了一片农田。

我们伫立在烈士塔前,凝望着大理石上镌刻着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思绪飞腾,革命战争年代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恍惚就呈现在眼前。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桐城、舒城、庐江三县反动势力对百姓施以苛捐杂税、重利盘剥。1929年10月,中共桐城县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筹建革命武装,在欧家岭举行农民暴动,以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陈雪吾、张顺卿两位同志负责军事工作,筹集枪支弹药。

1930年5月,中共桐城县委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定武装暴动计划。
 

Tags:欧家岭 责任编辑:qir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当涂县城历史见证——三塔两浮桥 下一篇青山塔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