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徽风皖韵 > 正文
 
青山塔
2011-08-09 11:05:11 来源:黄山区政协办 作者: 【 】 浏览:29次 评论:0

青山塔因位置而得名,实际是镇风之塔。它耸立在青山口的望月岭上,青山口是太平湖北岸永丰乡政府所在地卓村的入村山口,是太平湖主要支流之一——洙溪河的入湖口。

洙溪河全长30多华里,收纳了主要支流水源后,一出卓村,便被东西两岸高山一路挤压行进二、三公里,好在山势较直,河道并不算很曲折。到了出山口,那两边的青城山无端地向东横伸于望月岭来,横阻在山口,如同把河道和东边的九龙山猛踹一脚,珠溪河便被这一脚生生踹弯,东边九龙山也被踹得凹了一块。之后,九龙山负痛地掉头向东南方延绵而去,而青城山也抱歉似并掉头向西奔去,如两个赌气的孩子。把珠溪河在山口折腾一番后,就扔在这忽然形成的喇叭口开阔地了。那洙溪河恼火了,在洪水季节望月岭上段如困兽,在望月岭下正如野马,河水常常泛滥了,洙溪河还要再行八、九公里才汇入青弋江,而所经之地土地肥沃、平旷、人口密集,是当时的经济繁荣地区,现在太平湖附近的曹姓、杜姓及谢姓村民,都聚居在那里,河水定要治理。经勘察,发现望月岭段河水最为汹涌,特别是洪水季节,似有蛟龙翻滚。那时此处未被开发,古木参天掩日,平添了多少神秘的恐怖,于是风水先生“侧算”出此处有黑蛟龙,河水泛滥乃此妖孽作怪,治水先治蛟,还有一些“文人”便从汉高祖刘邦不芝山斩蛇一事中考出,此黑蛟乃刘邦所斩之蛇的魂魄,千年来在此间为妖。请教高僧道士得一计——在望月岭筑一塔,可镇住此妖,永保太平。

于是明朝弘治二年(1489)怀着美好愿望的村民负砖担土,在交道不利、工具简陋的情况下建起镇妖的砖塔。塔高五层,16.7米,直径2.23米,是传统的内室阁楼式。第一层南北相对两个门洞,其余各层均开三个窗口,塔内楼板、楼梯都是木制,登此塔可一览此地佳山秀水,塔顶是铁制的,重约150公斤,塔建成后,如同李天王的宝塔,又似一把利剑,更象一个勇士昂扬挺立。

可塔建成后,河水依然成灾,传说的所谓从此百姓安康,可能是多年遭的洪水那几年没遇上而已。于是更多的说法又起,此塔乃箭,得有射箭之弓,于是对面九龙山腰建了庙,算是弓,明嘉靖年间卓村村口建一座石拱桥算是弓。还有风水先生更有“法眼”,看出了这下游南北走向的平原,乃是一张竹排。竹排尾可不就易被山冲走,得有篙子固定着,青山塔算是排头的排篙子,已扎牢,排下方还得扎一根,于是在贤村(在太平湖底)村尾又竖起一方石塔。

实际上,当年在此建塔治水还是有几分科学道理,由于望月岭阻挡,整个河水,水势减缓,对上游减少了水土流失,对下游而言,减少泥沙淤积,更减弱了水的冲击力和河水泛滥,望月岭因有风水塔而受到了保护。

如今青山塔是黄山区现存的最早古塔,历经500多年风雨依然挺立,在南边的太平湖和公路上看,青白的塔耸立在青翠的山岭上,雄风不减当年,给人以挺拔昂仰升腾之感。进入古塔中,塔内空空,只有几截未朽的檩条杂乱地刺在塔壁上,还有低层的砖壁上有一些“到此一游”的题名,让人感到有些活力,塔顶已不存在,露出盆大块蓝天,据说是当年大炼钢铁时被拉去炼钢了。近年,又有人在塔基下挖洞寻宝,真是荒唐年代荒唐做法。有哲人说过,有塔的地方有文化,虽然我们不能说,无塔的地方无文化,但是有塔而因荒唐或贪婪使其倒塌的地方,是一个愚昧、粗野的文化荒漠。 

Tags:青山塔 责任编辑:qir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山清水秀欧家岭 下一篇金鸡庙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