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来,大家对于8月26日结束的浙江青年摄影研修班的授课的评议声不绝于耳。对于课上老师们谈的摄影究竟应该承担何种责任,要拍什么,不要拍什么,用什么器材,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有拊掌称快者,也有觉得过于极端,不应一刀切。无论何种观点,何种态度,不管走风光,还是走纪实,每个人都基于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最关键的是,我们或多或少能从这些讲座或者笔记当中汲取到了哪些养料。今天,快拍快拍采访了几位参加学习的摄影学员,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李尉作品《繁星》
学员1号:宁波自由摄影师李尉
娌娌:您平时一般拍什么片子比较多?
李尉:我平时拍小品类比较多吧!偶尔会接一些商业片,也会拍一些唯美的片子送给朋友。但我不想把照片当职业,不想带着某种功利心,规定一个主题去拍。看到喜欢的画面,会凭直觉去拍。因为爱好天文,拍了《繁星》、《江南故里》,这是自己喜欢、关注的题材。
娌娌:上次的摄影研修班给你的最大感触是?对你今后创作思路有哪方面启发?
李尉:这次的讲座很精彩,也更加坚定了我原来的想法,按照原来的道路去走。我对那种沙龙唯美的片子不是很喜欢,也不喜欢用广角,用鱼眼镜头去拍。平时一般用标头,追求真实的效果。我比较随意,喜欢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用LOMO,用胶片,用红外拍。
我原来在学校学广告,所以对鲍老师讲的那些摄影史、美术史方面的东西很亲切,也喜欢鲍老师这种直率风格,觉得他讲的很多话都曾在心里想过,只是鲍老师说出来了。
娌娌:接下去有什么打算?
李尉:年初办了一个书吧,类似于咖啡吧这种吧!在宁波很少,杭州多一些,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环境。年初开张的,现在还有几个房间没装修好,接下来得把装修这事处理好。还要学习一些天文器材方面的东西,可能在这之后再专心整理照片吧!

学员2号:丽水青田文联郑旭昶
娌娌:您平时一般拍什么片子比较多?
郑旭昶:我这两年鲜有创作,创作激情在减退。因为很困惑,都在拍糖水片,拍腻了,又不晓得另外该拍什么。但是,内心对摄影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娌娌:上次的摄影研修班给你的最大感触是?对你今后创作思路有哪方面启发?
郑旭昶:这回的培训让我茅塞顿开。老师们太高端,我太低端,很多内容我还不能完全地吸收消化。虽然每位老师所讲的课程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摄影的本质在于真实的记录,糖水片除了养眼,之后就会被遗忘。真正有生命的片子,可以没有光影,没有视觉冲击力,没有线条,没有形式感,但一定有内容,有记录,有真实,有深度,要有恒心,要有思考。那些片子经过时间的磨砺,越发熠熠发光。
娌娌:接下去有什么打算?
郑旭昶:记得鲍昆老师说,中国摄影的主流是纪实片,不是唯美片。而纪实片,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该拍什么,怎么去拍。本周末,也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发现要转变原有风格有点痛苦。因为不晓得如何下手,如何确定主题。拍出来的片子,处处都有唯美片的影子。但至少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娌娌:好的,半年之后,我们再对您进行采访,希望早日看到您的成果。谢谢!

学员3号:衢州开化周建云
娌娌:上次的摄影研修班给你的最大感触是?
周建云:这次研修班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对宿志刚老师的观看方式,特别是电风扇从认知、解剖、初拍及无扇拍摄,有一定的启发。对某一事物,要认识他、接近他、了解他、再拍摄他。对陈小波老师的课,让大家不要扎堆一起拍片,不要PS太多,要多拍一些具有时代感、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不要一味追求风光、美好、多彩的东西。
但有一些不同想法:一、她一味强调纪实、新闻、收藏的照片,而对一些风光片的一些否定,我认为拍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美丽大自然,将美的东西展现给人民群众,还是有意义的,并不是她所说的没有用;二、她说35MM以下、70MM以上的镜头全部封存,我也有不同看法。各人拍摄手法不同,所用的镜头也是不同的,不能说绝了;三、对打奖没有希望一说,我认为,打奖是拍摄新人的最初、最佳选择,试想,当今有几个大摄影家、摄影大师不是都得过国际、国家大奖,不得大奖能源出名吗?得奖是起码的,也是众多摄影人所追求的。我们省两届摄协吴主席不也是得过很多大奖的,如果没得奖,谁能认为他们?他们能当摄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