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美丽中国 > 正文
 
细数青岛那些美到极致的老建筑(三)
2011-08-13 09:44:26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 】 浏览:185次 评论:0

 

鱼山路5号,俾斯麦兵营旧址,德式建筑

 

 

  位于现中国海洋大学院内。

  当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将青岛山以铁血首相俾斯麦命名,并在山上修建炮台和地下工事。后来用时6年在炮台西南建造了俾斯麦兵营。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此处作为日军兵营;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此处又作为北洋军队的兵营。

  1923年,康有为移居青岛,欲在此开办一所大学,却未能使北洋军队迁出,计划流产。1924年,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以此兵营为校园,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自任校长,蔡元培及黄炎培等人为董事。

  1929年,国民政府决定成立国立青岛大学,接收私立青岛大学校舍,杨振声为校长。时梁实秋,闻一多,沈从文,方令儒,陈梦家等在此认教。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改组为国立山东大学,新聘老舍,洪深,孙大雨,童第周等认教。当时是山东大学的一个鼎盛时期。早期的罗荣桓及后来的臧克家皆出自这个校园。

  抗日战争开始,山东大学南迁,青岛沦陷后这里再次成为日本军营。1945年日本投降,这里却又成为美国海军的军营。1948年,美军归还校舍,山东大学复校。

  解放后,山东大学经过了几次调整。工农医三院分离,艺术系并入南京艺术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济南,只有地质和海洋等系未迁。后地质系成立学院迁离青岛。俾斯麦兵营遂成为山东海洋学院的一部分。山东海洋学院后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现在是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家教委直属重点院校之一。

 

 

金口一路的老楼,有岁月久远的雕花铁门

 

安徽路5号,德式建筑

 

  位于安徽路与广西路交界处。1899年,德国在胶澳设立德意志帝国邮局,后建成邮电大楼,为三层带塔顶的楼房,经营邮政,电报,电话等业务,还发行邮票。1914年,日本接管此处,作为野战邮局。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在此处设青岛电讯局,首任局长即后来成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现为青岛邮政的电报营业厅。 


 

 

  右边带塔顶的建筑位于中山路72号,建于1921年,最早是德国商会所在地,此后成为青岛商会,渔会和浓会的办公场所。解放后,这里相继成为青岛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的办公楼。现出租为商业店铺。

  左边带塔楼的建筑位于河南路与曲阜路口,文艺复兴式设计,崂山花岗石墙体,上世纪30年代是金城银行用楼。解放后,这里相继作为青岛市某医院和银行的办公楼。 

 

 

湖北路17号,德式建筑

 

  位于中山路与湖北路路口。建成于1901年,为德国水兵俱乐部。该建筑主楼两层,地下室一层。有塔楼和木结构走廊。建筑中心是一个大厅,二楼观众席可容500人。1907年这里开始营业性电影放映。日本两次占领青岛期间,这里作为日本侨民协会驻地,具有准军事功能。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这里成为了美国海军俱乐部。现为共青团青岛市委办公处。

 

江苏路15号,青岛基督教堂,德国古堡式建筑

 

  建于1908年,由德国路德会(柏林教会)建造,故又称路德堂。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钟楼高36.5米。钟楼装置德国1901年制造的机械大钟,每半小时报时一次,现仍走时准确。从钟楼窗口可尽览海景。教堂内可容千余人做礼拜。现对外开放,门票3元。

 

从观海山看江苏路基督教堂 

Tags: 青岛 老建筑 责任编辑:qirui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行走泰国不仅有人妖 更有街边垂涎.. 下一篇斯德哥尔摩的骄傲----同性恋大游行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