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徽风皖韵 > 正文
 
吴筱竹壮志兴松萝(二)
2011-08-25 11:49:44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 【 】 浏览:108次 评论:0

 

遂将胡焘从庙内唤出,当众向其宣读通告,宣布从当日起,让福寺由垦殖团接管。古刹内3进佛殿,28间禅房,经堂、寝室,斋间及庙内财产用具,由垦殖团清扫整理,登记造册,并由4名守护人员看守庙门,将胡焘衣物搬出,不准其再进山门一步。吴筱竹快速出击的果敢行动,让胡焘始料不及,也使松萝山茶农欣喜异常,全村联名张贴海报,声援垦殖团为民除害。当天下午,无可奈何的胡焘,悻悻溜出松萝山,住进10里外的万安客栈,花钱请人代写诉状,向县府投诉。数日后,诉状以“诬告”被驳回。身无分文的胡焘被客栈赶出靠乞讨度日,在去宁国的途中病死荒野。

“安营扎寨上萝山”。按照吴筱竹的规划部署,第一垦殖队由山东日照籍19岁的吴凌率领,入住东边坞茶山;第二垦殖队由吉林阜新籍24岁的金青青率领入住文昌坞茶山;第三垦殖队由安徽歙县籍21岁的徐向敏率领入住老庙基茶山;第四垦殖队由安徽屯溪籍22岁的余阿新率领入住挺椅背茶山。总部还为每个垦殖队顾请了4名工匠,2名伙夫,动员全体学员平整屋基修建水池,砍树割草搭建工棚。在安顿好学员食宿生活的同时,还在老庙基前开阔地段修建了供学员开展体育活动的简易篮球场。立秋后正是茶园管理的最佳季节,在茶山安营扎寨的4个垦殖队,按照地段分工,冒着高温酷暑,砍除藤蔓,清除杂草,修剪茶棵,垦复茶园,并从福寺村挑运猪牛拦、茶枯饼上茶山施肥培土。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使6年抛荒的松萝山茶园又焕发了蓬勃生机。为了改良土壤,吴筱竹还特意派员去甘肃兰州引进一次播种,百年受益的草本绿肥作物“黄花瑞香”,在松萝山广为繁衍。每年初夏,一望无际金灿灿的瑞香花竞相绽放,既保持了水土增进了肥力,又为松萝山增添了无比亮丽的景观,同时也为松萝垦殖团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打造品牌建商社”。松萝垦殖青年工学团的热血青年,用智谋驱赶了恶徒,用汗水浇灌了茶园,使松萝茶生产迅速恢复,产量大幅回升。精通商道的吴筱竹在抓茶园管理,发展生产的同时,于1939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了“松萝商社”,下设2个松萝茶加工厂,在万安古街桥头开设了松萝商社经营部和松萝茶楼,并在广州新埠区设立了松萝茶外销转运处,前后经营达8年之久。松萝商社在经营活动中,严格奉行徽商的诚信原则,由吴筱竹亲笔起草了历史上第一张松萝茶宣传广告:

“此茶名贵、中外弛名、萝山峰高、云雾滋润、气候温寒、最合茶性、搜其真货、质量保证、香似兰蕊、色如翡翠、质厚味浓、芬芳腾郁、历五六开、茶香不退、饮后口中、回味隽永、可以消食、可以健胃、可以降压、可以避疫。”

由于“松萝商社”植根于松萝茶原产地松萝山,以垦殖团为依托,严格执行传统的制作工艺,保证了松萝茶的优异品质,防止了以假乱真,鱼目混珠。据史载:“每年清明谷雨前后,京、津、沪、杭等地茶商云集松萝山,竞相抢购松萝商社出品的真松萝。”使“炒青始祖”松萝茶声名远扬,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休宁茶产业的快速发展。1938年至1939年,休宁县茶叶年产量上升至5.1万担,创建国前历史最好水平。当时《中国茶讯》在一篇有关松萝茶的评论文章中,对吴筱竹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给予很高评价:“……徽州茶商在苏、杭、津、沪等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号达1800多家,在休宁县开设茶号也有98家之多,但像松萝商社采用‘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经营松萝茶的全国也仅此一家。”

Tags:吴筱竹 兴松萝 责任编辑:qirui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郑板桥松萝结茶缘 下一篇藏竹、刻竹大家的渊源:竹径锦灰飞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