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徽风皖韵 > 正文
 
璜蔚古村落民俗风情——作会、作斋、菩萨换衣(二)
2011-08-25 11:11:05 来源:安徽文化网 作者: 【 】 浏览:173次 评论:0

4.放龙舟。龙舟由竹制纸糊而成,长约二丈八尺,高1丈余,长竹竿作垫底,前龙头,后龙尾,舟中设船舱,舱中端坐唐代东平王张巡,干胜玉许远的神像,船舱外有五等瘟神像以一及一个青石獠牙红发赤眉的吊睛恶鬼。舟头挺立雷万春大将军像,蓝红赤须,狮鼻环服,身穿金甲,足登云头履,手持金色长架,雷万春像俗称大王;舟尾竖立南霁去将军像,红面黑须,竖眉怒目,冠戴银盔,身穿银甲,足蹬战靴,手势银色长戟,与齐云像也称小王。小舟两边有划桨水手像六对,龙舟小灯笼挂满舟形可点烛上旌旗招展,雄伟壮观。按五帝的当天下午,即举行大小王的登舟仪式。登舟前,有一场“抢大王”的激烈争夺活动。青壮年自然分成上村和下村两个组,个个摩拳擦掌,先夺大王为快。大小王神像内用硬木做支架,用竹篾制成躯体,外糊彩纸,各约八十公斤。见到大小王从祠堂中抬出,大家一拥而上,拼命争抢,抢到大王后,高举着游离家近街道,然后周游全村,所到之处,每家都燃放鞭炮相迎,祈求神灵保佑。经过一番抢夺,大小王往往被扯得支离破碎。抢大王过后,便迎来了大小王登舟这一市值高潮。工匠们先将被扯破的大小王神像戴上头盔和石具,披止外袍,再由和尚提朱笔,蘸鸡血为大小王像开光,霎时爆竹声骤起,硝烟弥漫。开光后的大小王便登上龙舟,好不威武。摆放祠堂坦后场,夜晚龙舟上的小灯笼点上蜡烛,光彩照人,绚丽多彩。人们看完戏剧演出后,再由青壮年抬着龙舟,一路锣鼓一路鞭炮声送到村口外的五福亭水碓处田里卸下大小王神像后,将瘟神与同龙舟焚烧。意为送瘟神、鬼怪,使村内平安无恙。

5.拖猪接龙祭圣。庙会后段中午,各家将备有一头猪,多达2000余头,绑好抬到东戏担上,按顺序摆好,由杀猪师傅用刀一只按着一只的捅刀,捅刀后,鲜血涌流满地,大地红、满村红,是好的兆头。村中大户专养4、5百斤重的大猪作为圣猪,叫人抬到龙脉山腰,沿至祠堂的路上插满小彩旗,由壮士拖着猪耳,一边放鞭炮,一边吹打鼓乐,从来龙山上拖着,意为接着来龙脉进祠堂,杀猪师傅用刀一捅,这只圣猪带着鲜血的刀口,在祠堂坦打一个圈,流血成为圆形,示为圆满;然后头朝菩萨倒地而死(这在杀猪行当里称为放白刀,即刀进膛后即抽出,刀不见血,是一门绝技)。然后,众人再一一同拜菩萨。龙的传人,意为将龙接入本祠,本祠族人兴隆发达。做会开始各家都不能用荤,只有到此活动结束后,村人才可以回家吃荤。

6.奉献圣羹。在做庙会期间,由于多客商,戏班、活动多彩,做生意的、进香的、看戏的,人员上万,因此本村民在此期间,各家各户都要多煮粥饭或玉米羹,用盆或木桶盛好,在近中午或傍晚时放在家门口,还备有碗筷,供参会人员自行进餐。这也属庙会活动中的奉献圣羹。(因当时此处盛产玉米,大米较少多数农户是煮羹的)

7.送圣。庙会接近尾声,就是将菩萨送入原位,按照接圣的人马配备,将菩萨从祠堂内接出,全鸾驾旗队等敲锣打鼓放鞭炮、放天铳等将青红白黑黄五帝、“九老爷”分别送入东南西北中五管中,将“九老爷”送入“刺封忠护候”庙内,即为安圣。

至此,丰富多彩的街川庙会(保安善会)全部结束。

二.作斋。

作斋这一民俗活动,为纪念死难之灵,后人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五年一次,持续三天,形式庄重。与作庙会穿插进行。


Tags:璜蔚古村落 作会 作斋 萨换衣 责任编辑:qirui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绩溪乡间新屋进屋习俗 下一篇为徽州祭礼立传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