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中宫,原为历代统治阶级祭祀老子的庙祠。 老子,约生活在公元前580—500年间,其时为春秋末期。他是我国最早建立精气论的朴素唯物主义者,杰出的哲学家,第一个系统地提出辩证法理论。据《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阳。”苦县为秦置,唐、宋、元等时代皆属亳州管辖,这说明老子是古亳州人,故亳州有“道德中宫”并为纪念孔子向老子问礼一事,在宫前建“问礼巷”至今尚存。 道德中宫,始建年月不详,据史籍记载,东汉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官之苦县祀老子,十一月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祀老子。至唐,玄宗李隆基亦遣使至亳祭老子并尊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祥符七年幸亳祀老子。由此可知,在东汉时期,亳州已有祭祀老子的庙祠。道德中宫的建造最早年代当上溯到这个时期。后因唐、宋帝王重道,并亲来亳祭祀,“灵津渡”就是当时真宗赐名,盛况可想而知。物换星移,道德中宫,也几经改容。据《亳州志》记载:“道德中宫在城内东北隅,万历中知州马呈鼎建修,‘著经堂’石刻道德经,建‘春登台’于其左,如今颓废已久,无基可考。乾隆十三年知州杨遵时,复修后殿、山门。道光十六年知州龚裕率邑绅何天衢、许明德等捐修,改龙厅为拜殿”。明清两代曾三次扩建和维修。 解放前夕,道德中宫已颓废殆尽。新中国成立后,其遗址由亳州建筑公司使用,得以保存其旧貌。一九八六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六年亳州建市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于一九九○年筹备按原貌复修道德中宫。一九九一年春开始施工至十一月将山门、拜殿、大殿、东西配殿整个院落修葺一新,并重塑老子像、复刻道德经石碑,绘制老子史绩巨幅壁画,陈列有关文史资料。今日的道德中宫,碧瓦红墙高耸,琳官紫气萦回,真是“仙李蟠根灵迹在,祥氛仿佛庙门前”。现道德中宫以历史原貌再现新姿,迎接着中外人士,莅亳揽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