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堂的影像年轮:
1943台湾台北县板桥镇出生;
1958成功高中时与摄影社指导老师郑桑溪学习,开始拍照;
1965「郑桑溪/张照堂,现代摄影双人展」,台北/高雄;
1966「剧场短片展」、「现代诗展」、「不定型展」;
1971「V-10视觉艺术群─《女》展」,台北;
1974「摄影告别展」,台北;「大甲妈祖回娘家」、「淡水暮色」与「龙船咚咚响」纪录片摄制 ;
1977「生活笔记」(1977-80)、「摇滚笔记」(1979)主编/设计;
1980「古厝」与「王船祭典」纪录片摄制,分获年度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与电视金钟奖最佳摄影/剪辑;
1983「恩宠与宽容」摄影个展,台北/旧金山/香港/纽约;
1984「杀夫」(1984)、「唐朝绮丽男」(1985)、「淡水最后列车」(1986)摄影;
1986「逆旅」摄影个展,台北/东京 ;
1987「舞台的沉思」纪录系列(10集)编导;
1988《影像的追寻─台湾摄影家写实风貌》(上、下)撰写/主编;「一同走过从前」纪录系列(4集)编导;
1989《台湾摄影家群象》丛书(1)邓南光、郑桑溪、张照堂、王信、侯聪慧、刘振祥等六册,主编/设计;
1990「岁月中国」电视系列 (10集)编导/策划;
1991「看见与告别─台湾摄影家九人意象展」策划/设计;
1992「台湾视角」纪录系列(10集)编导/策划;
1993「看见淡水河」、「云门.快门20」摄影展、专辑,策划/主编;
1994「逆旅.意象」摄影个展,巴黎 ;「中.港.台 当代摄影展」邀展,香港艺术中心;
1995「调查报告」、「对抗生命」纪录系列企划/监制 ;
1996「1962.夏日」摄影个展,台北;「跃动的亚洲意象」邀展,东京都写真美术馆,日本;《台湾摄影家群象》丛书(2)─张才、李鸣鵰、林权助、梁正居、高重黎、吴忠维、周庆辉等七册,主编/设计;
1997「现象.一瞥」摄影个展,台中;「生命.告白」纪录系列企划/监制;国立台南艺术学院音像纪录研究所任教;
1998 「看见原乡人─台湾客家光影纪事」、「老.台北.人」摄影展策划;
1999「日日好日─姚孟嘉纪念摄影展」策划/制作,诚品,台北;「创意的原点─全球概念艺术展 1950s ~ 1980s」邀展,美国;「世纪的容颜」纪录系列(13集)企划/监制; 获颁第三届国家文艺奖─「美术类」得奖人;
2000「世代风景─快门三剑客:邓南光/张才/李鸣鵰」纪录片编导;「家园重见─走过921影像报告」摄影展、专辑,策划/主编;
2001「风中舞影」摄影展、专辑,策划/主编;
2002「台湾世纪回味」纪录系列(8集)企划/监制;「乡愁.记忆.邓南光」传记撰写 ;
2003「又见V–10/视觉艺术群30年」大展,策划/参与,北美馆,台北;「踊舞.踏歌─云门30」纪录片(3集)企划/监制;
2004「反思─七〇年代台湾美术发展」邀展,北美馆,台北 ;
2006 「狗眼人生─叶清芳创作回顾展」策划,华山艺文中心,台北;「彼岸,看见─台湾摄影20家(1928-2006)」摄影展,北京/上海;
2007「风华再现─美而廉艺廊(1953-73)回顾展」,北美馆,台北;「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邀展,广东;「客家印象─跨世代对话」摄影展,策划/参与,台北/新竹/高雄;
2008「台湾美术经典一百」邀展,高美馆,高雄;「 The Hidden 4─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邀展,韩国;「家─2008台湾美术双年展」邀展,国美馆,台中;
2009「在与不在」摄影个展 (台北.Epson艺廊);「岁月.一瞥」摄影个展(东京.Place Gallery/首尔.Gallery Now);
2010「岁月.风景 1959-2005」摄影巡回展 (中央、静宜、成功大学、高雄;驳二艺术特区、花莲松园别馆、宜兰罗东图书馆、台北政大艺文中心);「岁月印样 1905-1961」摄影个展 (台北 TIVAC艺廊);
2010「旅次.风景 2005-2010」摄影个展 (台北 莱卡艺廊);获颁 第30届行政院文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