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摄影资讯 -> 大师访谈 > 正文
 
卢骁——尤金-阿杰特的旧梦巴黎(二)
2011-04-19 10:34:49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 】 浏览:209次 评论:0

尤金-阿杰特作品

 

  色影无忌:阿杰特因为一直比较贫苦在器材和技术的使用上都有限制,你是否觉得他的画面特点是由技术限制造成的呢?

  卢骁:是的。艺术确实要看后人怎么评价他。确实有人说他的特点是由于他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为何他不愿意拍人?因为他用的玻璃版底片感光度太低你又不能让人定着不动,这个确实给他拍人带来了限制。再一个说他为何拍了那么多种类?因为他当时的想法就是拍一下老巴黎,各行各业的、各种事情的,分门别类的编辑好了就可以卖给档案馆和图书馆了。所以他给巴黎历史档案馆的主任写信时说“我手里拥有整个老巴黎”。因为他那么分类的去拍了,后来他的每一个分类又有人专门的去拍,可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巧合。阿杰特的照片很多人乍看上去不知道好在哪。我觉得很多特别原始的东西,我们在观看时没有一个基础和铺垫确实难以看懂。如果你静静的把尤金-阿杰特的照片都看完,从他的作品中去品出他对老巴黎的那种怀旧忧伤时,他好在哪你自然就知道了。

 

  色影无忌:尤金-阿杰特的市场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尤其是那些由他本人制作的蛋白印像照片?

  卢骁:从国际市场上来看,尤金-阿杰特的市场价格涨的非常快,原因就在于存世量少。他一辈子拍了八千多张底片,后来又分批次的卖给了巴黎的图书馆、档案馆。真正流传到市场上的无非就是他当时卖给艺术家的一小部分作为画稿的作品,还有就是被阿博特带到美国的一些,我们也知道美国的摄影市场这么发达,那么多的画廊、大学、美术馆、基金会,很快就把他的照片都收了,所以现在存世极少。再一个,尤金-阿杰特是摄影史上无可替代的一个人。写《世界摄影史》的时候尤金-阿杰特和奥古斯特-桑德都是欧洲摄影的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这就造成了对他的作品的需求就摆在这儿了。过去有专门做拍卖和市场行情统计的机构做过调查,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尤金-阿杰特的照片增涨幅度是超过270%,就意味着是20多倍,即使从金融危机到2010年这期间,尤金-阿杰特的照片增涨幅度也超过了300%,尤其是他到现在是呈现越来越陡的一个涨势。

 

  色影无忌:在健康稳定的市场里他的涨势算是很高的。

  卢骁:健康稳定的市场,艺术品只要跑过货币贬值之类的就已经很成功了,跑过股市就更成功了,很多国外理性的艺术品收藏,在七、八年翻了一倍就觉得相当正常了,当然在中国是一个特例,我们被那些动辄涨数千倍的东西都刺激的麻木了。

 

尤金-阿杰特作品

 

  色影无忌:阿博特作为最懂尤金-阿杰特的人有她制作的作品还是有权威性的吧。

  卢骁:对,她挑选了阿杰特的二十张作品做了一百套。她特意选择了阿杰特各种类型的作品。

 

  色影无忌:阿博特最后一直陪伴阿杰特晚年的那一段时间吧?

  卢骁:阿博特陪了尤金三年。给他拍了人生最后几张照片但是那几张照片阿杰本人都没见到就去世了。

  阿博特后来回到美国按照阿杰特的方式拍摄了纽约,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很大的区别。阿杰特一直是在缅怀、挽留、纪念老的巴黎。而阿博特则是在拍变化中的纽约。她的作品名字就叫《变化中的纽约》。阿杰特的照片看多了是那种伤感、腼怀的感觉。尤其是当你想象一个六、七十岁的一个老人每天穿着破破的,拉着小车,跟捡垃圾似的,在清晨街上还没有人的街道上拍照,就这样一张张的拍一直拍了三十多年,这是我们对阿杰的感觉,看照片就能感觉到那种悲伤。而阿博特是典型的美国人性格。她的照片照片能感觉出一种亢奋,从一开始小手工艺者、店铺,再到后来整个晚上。尤其是那张经典的夜景,摩天大楼下的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他们两个对这个的理解和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阅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Yukihiko-Shima——1990年之后再.. 下一篇傅为新——我太迷恋时间和记忆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