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是不是也因为满洲里当地去年做了美食节有了一定的成功的经验。
那日松:是这样的,美食节本身对他们餐饮产业的拉动很大,所以他们认为摄影跟旅游又相关,所以支持力度非常大。基本上在这两三个月期间之内所有的事情都搞定了,包括新闻发布会、策划展览、经费等等问题,全部非常快地解决了。
色影无忌:中国这边的参展摄影师是怎么确定的?
那日松:中方这边我们找了中国艺术摄影协会做的主办单位之一,于是我想就侧重一些跟他们相关的摄影家。
色影无忌:我看展览中还是有一些在社会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摄影师?像王征、王文澜、谢海龙这些有一定知名度的摄影师。
那日松:对,我觉得第一届摄影节要获得尽量大的影响力还要找一些当红的摄影家,最好是比较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摄影家,再选择一些新人或者再选择一些跟“食色中国”这个主题相关的摄影师。

展览现场
色影无忌:俄罗斯和蒙古这些摄影师的作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那日松:过去我觉得咱们中国对俄罗斯、蒙古的摄影基本是不了解的,当时我有一种想法就是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打开一个窗口,能够让我们都知道俄罗斯、蒙古的摄影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实际上通过这次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甚至可以说一种撞大运的情况下还是让我大吃一惊,第一,蒙古的摄影家,我没有想到会那么棒,像《白灾之后》那组照片,是非常棒的一组报道摄影,另外一些黑白彩色的创意照片也很有意思,包括时尚摄影,你觉得跟国内不相上下。俄罗斯摄影师的作品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围绕贝加尔湖,因为邀请的摄影家几乎上都住在围绕贝加尔湖这个地区,都是以贝加尔湖的风光为主的,你会发现原来俄罗斯的摄影家跟中国差不多,都喜欢拍风光照片,你会觉得他们拍的风光非常棒。而且跟中国摄影师还不太一样,你看明显的就可以对比出俄罗斯摄影师拍的贝加尔湖跟内蒙摄影家拍的内蒙风光的区别,这跟两种文化差异是有关系的。俄罗斯那些摄影家,他们本身文化的底蕴是比较深厚的,他们在美术方面的训练,明显还是跟中国摄影家不太一样,国内的摄影家更多的还是受中国大的沙龙摄影的影响,唯美、形式感非常强,俄罗斯的风光照片更注重一种凝重的气氛或者是整体的气质,这跟我们不太一样。
色影无忌:你从一开始就决定会在公众的广场上进行作品的展示?
那日松:对。其实我一直对热衷的展览都是在露天的,第一,2004年我在故宫做那个展览的时候就等于是第一次尝试。我一直认为摄影一定要是得对公众开放的,不能在博物馆里面。开始他们给我推荐的地方是一个大的场馆,后来我说不行。费用非常高,那个场馆改造就要花一百万,而且那个场馆有几千平米,我估计去看的人会非常少,费用又非常高。这个展览在一个露天的空间,整个展架的租用等等才用了六万块钱而且效果非常好。
色影无忌:我看到了室外做的那些展览,无论是上面的灯光还是装裱、背板,都做的还是比较专业的。
那日松:这个应该感谢摄影师刘远,我们是租的他的展架,他花了巨资据说做了800米展线的展架,我们租用了一半。我第一次在丽水看到他的展览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高兴,终于找到了我最希望想使用的一种展架,后来一直跟他在沟通,找机会能够使用他这个展架,这次的摄影节就用上了。

展览现场
色影无忌:这次因为是在户外做跟公众有联系的影展,所以在选择作品上是不是比较注意大众化的,视觉上唯美一些的,而不是太偏艺术的?
那日松:当时定主题的时候,因为是美食节下面又衍生出一个摄影节,他们希望这个摄影节跟美食节有关,后来我想了半天起了一个主题叫“食色中国”。“食色性也”,于是衍生出主题“食色中国”,色其实是一种环境、风景、人文景观,都可以概括在里边。所以我选照片也是风景的、人文景观的,跟环境有关的,实际上它是一个更大的主题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举例子像杨元惺的照片全是风景照片,但是你看里边全是跟吃有关系,他拍了麦田,油菜花、打鱼等等都跟吃有关系。
色影无忌:运作到现在有没有觉得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或者是挺遗憾的没有做到的地方?
那日松:几乎没有什么,在作品本身、展览本身,质量上来讲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因为没用过那个展架,另外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从照片的制作到装裱只有一周的时间,这么多的照片,而且是从北京运到这儿来的,所谓的防紫外线、防水处理都做得不错。因为没时间,我只看了一遍打样,已经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了。
色影无忌:有点冒险。
那日松:对,一周时间连制作带装裱,再往这儿运,布展我都不在现场,我是画了布展图,直接把布展图交给这帮工人,就照我这个图纸,按照顺序,结果基本上跟我布展构思没有什么出入,非常好。
色影无忌:对于满洲里摄影节的延续性是怎么考虑的?下一届会怎么做?
那日松:我是希望能有第二届,而且第一届当时策划的时候跟他们说过,我说第一届不要做太复杂,尽量精简、高质量,通过磨合之后,第二届再往更深入做,从满洲里政府这方面来讲,他们肯定是愿意做第二届的,而且我跟郎立兴商量过,现在是特别好的一个机会,这个展览一下子就把“中俄蒙”真正的摄影平台给打开了,因为明天有一个“中俄蒙摄影家联谊会”,后天是一个论坛,实际上就是想通过这个摄影节建立中俄蒙三国摄影之间真正的交流平台。对于满洲里政府来讲,这个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品牌,这是别人无法来模仿的,中俄蒙之间摄影交流是最容易的。
色影无忌:在你的想象里下一届会向哪个方向改进或者还是走大众路线?
那日松:下一届完全不会是这样,我相信露天展览一定会有,但会增加一些专业性,尤其是通过这次之后,我能够把俄罗斯跟蒙古这两个摄影家的情况大致了解之后,应该会有很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