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焕庭作品《对话》
色影无忌:你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学院的生活氛围中,你觉得这种氛围给你带来的利弊各是什么?
陈焕庭:不为过多俗务缠身,活得闲云野鹤,自由自在。接触的群体单纯,没有过多杂质。得以继续维系我的“务虚”本性。
讨论“利弊”是需要前提的,没有前提无法定义。但总之,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状态。
色影无忌:你特别在意的是摄影师的立场,在你的作品《对话》中你所保持的是什么样的立场呢?
陈焕庭:人生的本质是孤独的。
色影无忌:恩,从你的片子中感受到一种安静而孤独的气质。为什么会想用流浪猫流浪狗来表达这样的立场呢?
陈焕庭:我事实上没有在拍猫和狗。我只是借用猫狗作为影像符号,去探讨人性本质上的孤独。那不是浅显浮躁的“寂寞”,那是剥离了任何外在时空条件的,亘古不变的,本质上的孤独。
记得史铁生在《务虚笔记》里说过这么一句话 —— 一个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色影无忌:你想寻找那种孤独感 为何会找到流浪猫狗为载体呢 ?
陈焕庭 :因为眼神,表情,氛围,我对它们的理解。或者说,人格化的理解。于是借用它们为符号。也是一边拍才一边找到属于自己的载体和语言的。
色影无忌:摄影因为切断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会造成一些误判,你拍摄的动物看上去好像在安静的与你对话,但是快门过后的下一秒它们可能是惊恐的跑开了,你是否觉得自己利用了摄影的误判?
陈焕庭:现场的“真实性”重要吗?
我觉得拍摄的过程真实是怎样的并不重要,因为我并非在重现现场。无论现场如何,我都要将它变成我需要的那样子,或者等待它出现我想要的那样子。若是非得从我的片子看出现场的前因后果,我觉得那才是“误判”。
现场具体的“真实”不重要,内心的真实才重要。
色影无忌:在这个图像爆炸的年代,人们的视觉已经习惯了各种“强刺激”,你是否觉得如此简单的画面很容易被图像所淹没?
陈焕庭:从沙龙走出来后,我在摄影语言上还是走过了一段时间的“强刺激”。但我慢慢察觉,那依然是在炫耀,从一种炫技到另外一种炫技,依然只是“眼球上的功夫”。
我问自己,“为什么要视觉冲击力?”
然后我开始让自己慢下来,让我的片子慢下来。我现在对我拍片子最大的要求是“诚恳”。不炫耀,不浮夸,很平淡。我觉得,这样的片子才具有内在的张力,而不仅仅停留于刺激视觉而已。

陈焕庭作品《无一物》
色影无忌:请谈一谈有关于《无一物》这组片子的故事,你要借用它来表达什么?
陈焕庭:我仅仅是在提问。我在提问生存的价值,存在的意义。或者就存在本身发问。每个人也许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大家常常遗忘了,死亡这回事。活在一个缺失“死”语境的生活里,其实是不能真正地去读懂“活”的。我希望大家能走进这集关于死的片子,给自己寻找一个生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色影无忌:因为我们这次活动叫“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我们想要了解一下大家对“新锐”一词的看法,请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新锐”摄影师这个概念的。
陈焕庭:我觉得“新锐”是一种状态。未大成而有大成之资质。
色影无忌:你觉得什么不是“新锐”呢 ?
陈焕庭:现在所谓的“新锐”泛滥。有些“新锐”像是在搞艺术的,有些“新锐”像是在被艺术搞的。若无强大的内在,而只有形式上的故弄玄虚或者仅仅身体上的装神弄鬼,就都不是。
关于陈焕庭
1984年11月生,汕头人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会员
大中华摄影学会 广东省代表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 客座教师
2006 拿起第一台单反相机
2007 华南师范大学主讲《从拍照到摄影》讲座
2008 应邀于中山大学主讲《心·影像》摄影讲座
2009 荣获中国13届国际影展金奖
2009 法国PX3摄影展HONORABLE MENTION奖项
2009 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头版刊登
2010 《广东摄影》“星光熠熠”栏目专题报道
2010 任大中华摄影学会广东省代表
2010 亚洲电视台专访
2010 “色影无忌”《不一样的风景》联展全国巡展
2010 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应邀参展
2010 广东省23届省展“策展人奖”
2011 广东省巡回摄影讲座“看破·放下”
2011 当代华人摄影家交流展应邀参展(香港)
2011 担任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客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