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摄影资讯 -> 摄影动态 > 正文
 
翻砂作坊的农民工
2011-08-16 09:34:58 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 作者: 【 】 浏览:67次 评论:0

 

翻砂作坊的农民工---袁晓英图文

 (文章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第八期)他们有强壮的身躯,他们有熟练的技术、他们常年在灯光昏暗、烟雾弥漫、酷热难当的简陋作坊里和铁水、黑沙打交道。 做砂型、浇铁水、开大炉、抬工件,再到车、镗、铣、刨、漆。在四川开江县这个号称中国小五金基地的地方,不少的传统翻砂作坊式的铸造厂百分之80以上的都是这些农民工在支撑。这群赤裸着上身、满身油污的农民工,他们穿着最简陋的衣装,拿着最微薄的工钱,却以他们雕塑般的身躯撑起了川东开江小五金铸造的一片天。那些远销欧美、东南亚和全国各地的一件件精美的小五金产品,正是他们用汗水和铁水铸就。

  翻砂工是翻砂作坊劳动强度最大、最脏的工种。夏天,由于酷热,一条短裤、一双吸在脚上的破布鞋是他们的全部工装。

  翻砂工唐六向是个生性腼腆的男人,他15岁出来打第一份工就是传统翻砂,厂子换过两个,但翻砂一做就是30年,在这行里,他认识了他的翻砂工妻子王幼红,两人在打工中相爱、结婚。在翻砂同行中,唐六向和他的妻子是资历较长的老工人,他们技术娴熟,体力极好,特别是他的妻子,无论做砂型还是提起30公斤重的铁水浇铸,比男人还麻利。王六向说,厂里实行的铸件包干制,从做砂型到浇铸一腔下马,比如做柴油机机架,每个合格的铸件0.45元,他们俩一天下来,做200多个铸件,能挣到90多元,他们的孩子一个在成都读大专,一个在县里读初中,要供两个娃读书这点钱远远不够,好在家住郊区农村比较近,因此家里还养了40多头猪,晚上骑摩托回去他和妻子第一件事就是喂猪。当问到他们这样从早做到晚做是不是很辛苦?王幼红爽朗的笑着说,辛苦是辛苦,只要能挣到钱把两个娃供出来,我们就满足了。

  车工是翻砂厂体力强度相对轻的工种,主要是为铸件镗孔、车外圆等,比起翻砂工挣的钱就要少许多,但唯独张勇,一个个子高高、戴口罩、耳朵上还挂着耳麦的很特别的小伙子把这个工作做到了极致。他一个人操作两台车床,前面一台为飞轮铸件车外圆,后面一台镗孔,前后两道工序他一人承担,只见他一个人前后两台机床来回跑,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他说,加工一个工件的工钱只有5毛钱,操作两台车床他一个月可以挣1800元左右,否则就会少挣不少钱。张勇说他今年已经35岁,以前一直在无锡打工,每个月最多可以挣3000多元,但吃住行开销很大,还照顾不到老婆和两个女儿,去年才决心回到开江县普安镇,在开江虽然挣钱少点,但少了开销也差不多,老婆在家种地还有点收成,最关键是一家人在一起,还有亲戚朋友相互走动,觉得很开心不孤独。

  在翻砂作坊最烤人的工种当属锅炉工。62岁的锅炉工张学久从20几岁就烧锅炉,先后在三个铸造厂干过,迄今已经是30多年的老师傅了,他说,铁水必须根据铸造法需要的温度烧制,一般都在1400度左右,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煎烤好像已经习惯了,被铁水花烫伤也是家常便饭,锅炉工没有作息规律,要根据砂样多少烧铁水,烧好的铁水必须浇铸完炉子才能息火,有时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11点过才能下班。每月1千多元钱的工钱是很微薄,但这就是我们的命。想到这些运到四面八方的产品有我30多年的心血在里面,我还很满足的呢!

  传统的翻砂工艺又称砂型铸造, 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起件,然后通过修复、打磨而获得产品的古老生产方法。是中国古代北朝时期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改造了整个世界的机器制造业。没有翻砂工艺,就没有近代工业革命。

  56岁的杨大刚现在是开江庆丰机械厂的一名相当于工程师的特殊工人,这个厂凡事涉及到技术流程和技术改造的活都是他在负责,他的工资也比其他工人高出两三倍。他说,开江县的铸造业原来一直沿用这一古老工艺制作小五金产品,但从去年开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好几个厂已停止翻砂,只做加工了。因为传统铸造工艺的产品质量不能保证,而且产量低,劳动强度大,无论从产品用户还是从加工工人都不能走的更远,传统铸造的翻砂工都是以前的老工人,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愿干。

  目前,开江县庆丰机械厂已经引进了消失模铸造法和v法铸造这两种国内比较新的铸造工艺,这两种工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数量。今后,开江县铸造工艺必定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传统的铸造工艺必定会有一个彻底的革命,翻砂工这个名称将不复存在,开江县铸造业的农民工将会走的更好! 

相关阅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位评委联合点评7月月赛 下一篇摄影文学:从新的真实出发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