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守人员居住的木质营房
1939年,波兰被纳粹德国占领后,奥斯维辛便属于纳粹德国的势力范围。在1939年底,一些训练有素的德国纳粹开始着手选址修建集中营,终于在奥斯维辛找到了一块他们认为十分理想的地方。集中营选择在奥斯维辛城边的开阔地带。这里是一个很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便于运输“犯人”。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党卫军首领希姆莱正式批准修建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0年6月14日,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
1941年3月1日,希姆莱视察奥斯维辛集中营后,命令将其扩建为一个同时具有关押、劳役和灭绝三种功能的超级集中营。6月,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后,大批苏联战俘被陆续收入集中营。
1941年9月3日,奥斯维辛集中营第一次使用毒气试验杀人,试验对象为600名男性苏联战俘和250名从集中营医院筛选出来的男性犯人。
1941年10月,扩建后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总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一条专用铁路从南边大门一直通到集中营的北端。营内设有大规模杀人的四个毒气“浴室”及 储尸窖和焚尸炉,同时操作一次可屠杀12 000人,配备的焚尸炉每天可焚烧8 000具尸体。
1942年,纳粹又在奥斯维辛边的莫诺维茨修建了奥斯维辛三号(莫诺维茨),在此后的1942—1944年间先后又在当地的冶炼厂,矿山和工厂区修建了39所集中营,以便使纳粹德国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免费的劳动力。
1945年初,纳粹德国面临失败,为了消灭罪证,纳粹匪徒把这些大规模杀人装置炸毁了。

蕴含着鬼门关含义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