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徽风皖韵 > 正文
 
葛公红茶手工技艺
2011-09-15 09:42:21 来源:安徽文化网 作者: 【 】 浏览:44次 评论:0

  “红茶手工技艺”系传统技艺,有一千多年历史,流传于葛公镇双蓬、葛源、梅树、同春、红旗岭、仙寓山等村地。葛公镇位于东至县东部,与祁门县、石台县的山脉相连。据《东至县志》记载:“葛公、洪方茶叶久负盛名,特别是红茶的色、香、味俱佳,是祁红的发源地。”葛公红茶制作工艺精良,红茶品质等级档次高,一直是东至县重点产茶乡镇。历史上“同春茶号”极为出名。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即以“同春茶号”之“同春”二字作为大队名,沿用至今。

  “红茶手工技艺”制作的红茶,按季节分有春茶和夏茶;按制作工艺分有毛茶和精茶;按干湿温度分有干茶和“大红袍”湿坯。制作工艺极为精细,从鲜叶采摘分级,到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操作,都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鲜叶分级便于加工取料,日光萎凋或摊凉萎凋,叶片发软后进行揉捻。原始初制布袋萎凋叶,用脚踩揉,同时将布袋旋转扭紧(俗称“打皮球”),叶片成条形,渥堆发酵,茶坯九成红时,上篾笼打毛火,再用文火促干,提香气。后将分级毛茶装半袋摔打后,用孔径大小相同的竹筛套级,拼配打堆,分级装箱。整个工艺流程十分精细复杂。由茶师“口传身教”,时代传承,制成的红茶成品外形乌润有光泽,香味甜浓,畅销国内外。

  “红茶手工技艺”仅靠“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机械化红茶制作,逐渐取代了原先的手工工艺,工效虽提高了,但红茶品质难以保证。当前“葛公红茶手工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Tags:葛公 红茶  责任编辑:qir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调查 下一篇石楠:我与海粟大师的交往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