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合记春号”外景
一面党旗迎风飘扬
黄山市的屯溪老街上,总是游客攒动,街面上熙熙攘攘,纪念品、土特产、古玩店几乎占满了整条老街,为了寻找中共皖南特委旧址,从老街一端的牌坊走入,挨个店铺看过去,一直快走到尽头,才看见一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黑白的徽州古建筑间,格外醒目。
这旗帜插在了一间店面门前,它正是屯溪老街69号,这店面并不显眼,规模也不大,仅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旧式楼房。牌匾上是“合记春号”四个大字,店里面卖的全部是砚台。仔细看,门前有标识写明:“中共皖南特委旧址”。
现在这店铺老板是从党史办退下来的同志,他热情招呼游客说,楼上才是纪念馆,可以上楼参观。进入店内,走到后门时,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小小的院子与天井,是典型徽州人家的建筑风貌。二楼,才是展览的地方,柜子里摆放的、墙壁上悬挂的全部是有关中共皖南特委的图片与资料。
看着一楼摆放满满的砚台,我有些纳闷,于是问老板,为什么在这样的纪念馆里,一楼还开着店面?老板解释说:“中共皖南特委原本就是一个用于接头的秘密场所,当时就是一个普通的中药店,前面是店面,后面为住家。药店老板是位积极分子,地下党员通过暗号在此处接头。”
直到现在,店面的招牌与牌匾没有被换下。这个名叫“合记春号”的铺子,虽然在老街众多临街的店铺中并不起眼,但它当年却是呼革命之风、唤革命之雨之所在。
赤白交错,斗争激烈
此次皖南红色之旅,走过了皖南的山山水水,眼里所见到的除了优美风景,也看到此处曾是革命的摇篮,无数革命先烈把理想挥洒在这里。
皖南地处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带,山峦起伏,地势险要,一直都是战略要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的组织和活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斗争暂时处于低潮,然而在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各地共产党人陆续来到皖南,以各种形式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而屯溪是皖南重镇,北控安庆、芜湖,东邻浙江,西南与赣东北苏区毗连,既是赣东北苏区通往上海临时中央局的秘密交通线,又是南京国民政府进攻苏区的基地和后方。早在1928年,屯溪就有了中共党组织的秘密活动,1931年春,屯溪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
曾经,这里赤白交错,斗争非常激烈。
1931年7月,中共芜湖中心县委巡视员刘震,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要以“屯溪为全区工作中心的中心”,并建议“宜在徽州屯溪成立中心县委指导本区工作,如成立特区,由屯溪水道直属中央指导,实行巩固江西苏区的任务,尤为适宜”。
为了配合闽浙赣苏区斗争,牵制和彻底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1933年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屯溪,秘密建立皖南特委,并担任特委书记。机关设在屯溪上街,合记春号店内。
秘密接头地
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一些有关药店的资料。这合记春号原来是一个普通的药店,正门与相邻店面相仿,整座建筑属前店后宿格局。一进是店堂,二进三室一厅,前后楼全是阁房。前面做生意,后面为家人住宿。现在这位砚台店的老板说,今天房屋的面积小于过去,后面被拆除了几间,而且在以前是有后门的,地下党接完头后,便可以直接从后门离开。当年,李杰三就是以店员的身份秘密进行党的领导工作。
当时任书记的方志敏对皖南新区工作极为重视。1934年1月,省委为了开展白区工作举办了训练班,训练结束后,派出一些干部前往屯溪,加强皖南特委的领导。在临行之前,方志敏亲自找他们谈话,交代任务:“为了扩大苏区,打破敌人的封锁,派你们到皖南去工作。”并说:“皖南有个秘密特委,到皖南以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创立游击根据地,以便将来把皖南、浙西和闽浙赣连成一片”。
1934年底,根据斗争形势,方志敏指示将苏区转为游击区,1935年春,皖南特委机关从屯溪迁往游击区,皖南特委机关在屯溪的一年多时间,在发展皖南和浙西地区党组织,开展游击斗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恢复“合记春号”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过去一直无人知晓。直到1982年,屯溪党史办的负责同志到浙江征集党史资料时,偶然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一本《方志敏传》,书中写道:“1933年……方志敏派省总工会负责人李杰三到安徽屯溪秘密建立了皖南特委,开辟皖南新区。”书中还多处提到屯溪。屯溪党史办就以《中共皖南特委的始末》为专题,广泛征集有关资料。在征集资料过程中,发现皖南特委是管辖皖南16个县党组织的领导机构,还为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代管浙江西部7个县的党组织。同时,皖南特委还领导举行了数次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了皖南苏维埃政权,那么,皖南特委的领导机关设在屯溪什么地方呢?经过多方走访,发现皖南特委委员有8人,其中健在的仅有刘毓标一人。
为了寻访皖南特委的秘密驻地,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刘毓标由西向东沿老街逐幢察看,当走到一家名叫“大众油点店”的店铺时,刘老经过反复察看,最后认定这家油点店就是当年的皖南特委的机关驻地。事后经过核查,这家店铺早先叫合记春号。抗战时改为“华济”,后改为大众饮食店。
刘毓标1986年回忆时写道:“追忆五十二年前,皖南特委驻此间。播撒火种遍江南,工农奋起辟新天。先烈洒尽满腔血,换来春色满人间。”
旧址找到后,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才将一幢年久失修,墙体破烂不堪的破旧房子,按照当年“合记春号”原貌修缮。
1987年,原屯溪市人民政府将这座楼房按原貌作了整修,设立纪念馆,陈列百余件图片和革命文物,现为屯溪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经,这里赤白交错,斗争非常激烈。
1931年7月,中共芜湖中心县委巡视员刘震,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要以“屯溪为全区工作中心的中心”,并建议“宜在徽州屯溪成立中心县委指导本区工作,如成立特区,由屯溪水道直属中央指导,实行巩固江西苏区的任务,尤为适宜”。
为了配合闽浙赣苏区斗争,牵制和彻底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1933年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屯溪,秘密建立皖南特委,并担任特委书记。机关设在屯溪上街,合记春号店内。
秘密接头地
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一些有关药店的资料。这合记春号原来是一个普通的药店,正门与相邻店面相仿,整座建筑属前店后宿格局。一进是店堂,二进三室一厅,前后楼全是阁房。前面做生意,后面为家人住宿。现在这位砚台店的老板说,今天房屋的面积小于过去,后面被拆除了几间,而且在以前是有后门的,地下党接完头后,便可以直接从后门离开。当年,李杰三就是以店员的身份秘密进行党的领导工作。
当时任书记的方志敏对皖南新区工作极为重视。1934年1月,省委为了开展白区工作举办了训练班,训练结束后,派出一些干部前往屯溪,加强皖南特委的领导。在临行之前,方志敏亲自找他们谈话,交代任务:“为了扩大苏区,打破敌人的封锁,派你们到皖南去工作。”并说:“皖南有个秘密特委,到皖南以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创立游击根据地,以便将来把皖南、浙西和闽浙赣连成一片”。
1934年底,根据斗争形势,方志敏指示将苏区转为游击区,1935年春,皖南特委机关从屯溪迁往游击区,皖南特委机关在屯溪的一年多时间,在发展皖南和浙西地区党组织,开展游击斗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恢复“合记春号”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过去一直无人知晓。直到1982年,屯溪党史办的负责同志到浙江征集党史资料时,偶然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一本《方志敏传》,书中写道:“1933年……方志敏派省总工会负责人李杰三到安徽屯溪秘密建立了皖南特委,开辟皖南新区。”书中还多处提到屯溪。屯溪党史办就以《中共皖南特委的始末》为专题,广泛征集有关资料。在征集资料过程中,发现皖南特委是管辖皖南16个县党组织的领导机构,还为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代管浙江西部7个县的党组织。同时,皖南特委还领导举行了数次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了皖南苏维埃政权,那么,皖南特委的领导机关设在屯溪什么地方呢?经过多方走访,发现皖南特委委员有8人,其中健在的仅有刘毓标一人。
为了寻访皖南特委的秘密驻地,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刘毓标由西向东沿老街逐幢察看,当走到一家名叫“大众油点店”的店铺时,刘老经过反复察看,最后认定这家油点店就是当年的皖南特委的机关驻地。事后经过核查,这家店铺早先叫合记春号。抗战时改为“华济”,后改为大众饮食店。
刘毓标1986年回忆时写道:“追忆五十二年前,皖南特委驻此间。播撒火种遍江南,工农奋起辟新天。先烈洒尽满腔血,换来春色满人间。”
旧址找到后,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才将一幢年久失修,墙体破烂不堪的破旧房子,按照当年“合记春号”原貌修缮。
1987年,原屯溪市人民政府将这座楼房按原貌作了整修,设立纪念馆,陈列百余件图片和革命文物,现为屯溪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