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徽风皖韵 > 正文
 
包河区民俗文化表演——花船
2011-07-28 14:13:24 来源:包河区档案信息网 作者: 【 】 浏览:32次 评论:0
包河区义城韦桥花船正在演出

包河区义城韦桥花船正在演出
 

合肥市包河区花船表演队伍主要集中在大圩、义城、淝河等街道和乡镇,是全市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形式。

据考证,花船真正形成的时间约在唐朝“贞观之治”后期,距今有八百多年历史,据说唐玄宗皇帝做寿,众大臣重礼相送,其中八仙中的韩湘子也前往祝寿。他只带一只花蓝,无半文寿礼,众臣笑之,韩公坦然说道:我虽没带寿礼,但我能移山造海,要啥有啥。皇帝一听,大喜,即说:“朕想要一座山”。韩湘子抬手一指,一座青山显现宫中,皇帝又说:“有山无水不美也。”韩公一占云埽,一条小河顿绕山脚而流,众大臣叹呼,神也。更有人求全责备,非要韩公变出一条轻舟飘于河上,韩湘子皆办无宜,瞬间一条花船从山后游出,鲜花盛装,彩带飘扬,好不美哉。

这虽是一段美丽的传说,但却印证了花船这种形式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只是后来各地移植时,多结合地方戏曲和歌舞等而产生出新的艺术载体。大圩花船起源于清朝中后期,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原名叫旱地行舟,后叫旱船,现叫花船。旱地行舟来源于南淝河上的龙舟,因大圩人沿河而居,早有端午赛龙舟的传统,后有一杨姓先人确有悟性,把水上龙舟改为陆上旱船,中间装上花轿,镶上花边,移于陆地划玩,果然不同凡响。再结合庐剧、门歌、秧歌等一些地方曲调,编词演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经过无数次的兴衰磨砺和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变化发展,才有了今天的鲜活形式。

Tags:包河区民俗 花船 责任编辑:qir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圩民间文化活动——舞狮子 下一篇民间艺人齐琇玲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