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摄天下 -> 行摄攻略 > 正文
 
一次远征的装备细节:第五篇—天下风云出我辈(2)
2011-07-29 17:23:15 来源: 作者: 【 】 浏览:48次 评论:0

    LEICA丁丁纪念版Minilux——此行70%的片子都是这个傻瓜机拍的,我步入户外的第一台相机就是Minilux,因此对其有着超乎一般相机的感情,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但是可以装进口袋的钛合金机身里藏着一只真正优秀的LEICA 40/2.4镜头,这就足以体现它的价值,实用中,由于小巧轻便,也确实是我此行出机率最高的相机,在需要登山考察时,我通常把沉重的摄影包丢在车里,只在羽绒服口袋里装上它随手咔嚓。其实我柜子里类似的袖珍旁轴相机林林总总也有十多台,但在以往的多次实践中发现还是Minilux的抗寒性能最好,另外考虑到这台是铭刻有丁丁在西藏拍雪人图案的纪念版,也算是带着它去了原本就应该去的地方,了却一桩心愿——可惜没能看见雪人:)



  后视镜中的MINILUX



  尽管我对收集各类摄影包有着不亚于相机的嗜好,但打开柜子检阅了一番还是觉得没有适合此次用途的,真对应了那句俗语——女人总觉得柜子里少一件衣服~~,我需要的是一个方便机动的大腰包,也可以单肩背,容积刚好能装下ROLLEIFLEX与M6,还得有装小附件的空间和外挂选择,面料要相对轻便的尼龙,当然还得耐用,简单筛选下,答案是Lowepro的off road,另外,为了方便外挂我的UMPC和Minilux,另外还配了两个Lowepro小挂包,刚好通过两端的外挂系统固定上,总之一切看起来很美,不过等所有这些玩意装进去之后才发现,这么重的一堆挂在腰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一路还是只当单肩包使了。

尽管行千里不带针芥,乱七八糟可用可不用的附件越少越好,我还是忍不住往摄影包里塞进了这些东西:ROLLEIFLEX的遮光罩与UV(人懒,带了从来没用),短快门线,吹气球,M6用的中灰镜(也是没用上),擦镜布,毛刷、备用电池以及GOSSEN LUNA PRO测光表,GOSSEN是我最满意的一件附件,装配了一个可拆卸的5度点测光头,我觉得用于风光摄影已经足够,最大的好处是体积比别的点测表要小的多。

    我的摄影包及内容物



  此行另外一件重量/利用率奇低的附件是三脚架,其实这与三脚架本身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个人习惯使然,白天科考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和体力让你架起架子慢慢折腾,我的几台相机快门振动几乎没有,而且都是标头,手持基本不用担心,因此只有晚上拍拍营地夜景才用的上三脚架,担心碳素架子在低温下经受不住粗暴折磨,因此还是使用的传统铝合金脚架GITZO 1126+NB3云台,总重约1.5公斤,高原上也算是个不小的负担了,但不带还真的不行。

    人肉IS脚架,肩扛队友的CANON 600炮打猎



  用胶片机的直接后果就是驮包中相当大的空间被胶卷占用了,由于对可能遇到的场景与风光心中无底,因此本着用不完总比买不到好的原则带了98个胶卷上路——66卷135及32卷120规格,清一色的KODAK 100VS反转片,我挺喜欢100VS 色彩风格,尽管颗粒相对有点点粗,最后只用了三分之一不到,另外为了伺候这些宝贵的底片,还准备了一个图马克的大号防X光袋——毕竟飞来飞去被机场X光照来照去总归是不太好。

    100VS最让我喜欢的暖系硬朗色彩表现



  说器材本身说多了好比菜里味精放多了一样容易倒胃口,所以最后不妨谈谈使用,这个季节高原上通常不用考虑防水的问题,下点雪那么低的含水量只要及时擦拭掉都不会带来麻烦,烦恼的只是无休止的尘土,放在外面一会便能钻满机器的每个空隙,队友的变焦头吃土吃多了转起来吱吱想,听着都吓人,因此没事还是刀枪入库全装包里好,即使如此,我的MINILUX最后镜头盖也出现了偶尔打不开的迹象,原因就是前盖转轴处尘土进多了。三台机器基本上分工明确:ROLLEIFLEX用于营地或科考停留过程中拍拍风光,LEICA M6用于行进车辆上抓拍或在营地拍摄一些花絮,Minilux用于远离车辆和营地,登山过程中拍摄所见到的一切。当然这个组合有个大缺陷,既不能拍远,也不能近摄,既够不着藏羚羊,也拍不了火山石的特写,行前曾考虑过要不要带上NIKON F100和300炮,但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毕竟根据以往的经验,多个香炉多个鬼,且不说多这么一大套系统出门的累赘,机器越多分散的精力越多,留给思考的空间就越少,什么都想拍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拍不好,月满则亏,还是老老实实用好我最熟练的焦段拍我最感兴趣的题材吧,必杀技练好了,可比万金油来的利落的多,于是,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用我的SWAROVSKI 8X20远眺一下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狼、鼠兔等等的身影,不过由于某种机缘,这些动物们有时候走近拍也不是太难的事。

    随我久经沙场的SWAROVSKI 8X20,优雅的外表下有一颗极其坚硬的心。



  事实上,走上那片高原才发现,可可西里内陆的光辉可能长期以来被藏羚羊给掩盖了,那绝不是一片令你感到寂寞的荒原,各种类型的火山、冰川、土林、盐诏等地质现象更让我感冒。对比了下队友们手中的机器,唯一让我感兴趣的是可变宽幅的HASS XPAN,个人看法,如果将来还有机会重回这片土地,我会用它换下我的M6。说到题材,也就刚好延伸一下,很多人认为带昂贵的相机,用昂贵的反转,就该节约的拍,最好的风光场面用一下,别的时候不那么有价值的场景交给小数码就足以,而在我看看,恰恰是旅途中很不经意的一些小场景,小花絮,更能记录下那时那刻的感受与体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瞬间,这些场景与花絮,在我看来与壮阔的风光一样值得记录与珍视,同样需要用最完美的影象素质来体现,毕竟照片是拍给自己看的,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灵魂与思想融入其中,充其量便只是个会用相机的操作工,另外很多特殊的地理表象,尽管看起来似乎不具备什么美感,但是具有极重要的记录意义,在往后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其价值的所在,而胶片与机器的损耗,相对于机遇与耗费的时间而言,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多拍拍到此一游又何妨?

    5000米以上唯一的植被——柔籽草。


Tags:远征 装备 攻略 责任编辑:qir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一次远征的装备细节:第五篇—天.. 下一篇一次远征的装备细节:第五篇—天..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