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大家继续交流自己户外小经验,让各驴友有所收获!
1、挡风板,强烈推荐,我是在买了炉具一年后后才买的挡风板,这一年里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燃气、也不知道炉子被风吹灭过多少次。
2、眼镜,第一次参加一个溯溪活动,就被前面队友拨开的树枝弹过来打到眼睛,从此以后,进入从林,必戴眼镜。
3、帽子,我一直有戴帽子的习惯,作用之一是用来遮丑。户外活动里戴帽子纯粹是怕草耙子啥的掉在头上,隐藏在我浓密的头发里而不宜寻找。曾有同伴被草耙子咬过脑袋,不像胳膊腿那些位置好处理。
4、衣服扎在裤腰里,同时系好袖口。不知道是因为我的肤色比较黑,还是因为我的这个习惯,草耙子一直没有光顾我。
5、袜子,我始终没穿过高级的coolmax袜子,觉得太奢侈, 大多数时候穿的是棉袜, 不宜干,麻烦得很。 最近受不了了,打算弄两爽奢侈的coolmax袜子试试。 值得一提的是袜子的高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夏天大家穿的速干类衣裤不抗刮,腿上、胳膊上经常是青一道红一道的,小腿是比较容易受伤害的,树枝、各种带刺的小植物都能轻易刮到小腿,袜子提的高还是能挡一挡的。
6、手套、相信每个人都有被刺五加扎过、还有下陡坡抱树双手被蹭的生疼、以及雨天穿越时候被树上不知名的、粘糊糊的东西粘一手的经历吧?戴上手套吧。
7、口哨、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没什么用处,可能几年也用不上一次,我曾经也这么认为。让我改变这种思想是因为我的一次迷失方向。事情经过如下:“在山上扎营、树很密。我早晨起的太早,就自己沿着溪水朝山顶方向溜达去了。回营地时候沿着溪水就走差了,走到另外一条线上。当时根据我的速度和时间算了一下,感觉离营地不是很远,也就几十米,但是我不知道营地在我的那个方向。不敢瞎走,只能使用最原始的通讯方式--喊叫。还好队友听到了我的声音,也同样大叫一声,使我能够听音辨位,回到了营地。回去后我问他听我的喊声是否清晰,大家都说很微弱,听不太清。看来在那种极其茂密的丛林里,人的叫声是传不了多远的。从那以后,哨子就挂在我的腰上。
8、关于帐篷、我个人喜欢把帐篷卷成团放在包里(忘记是在哪个网站看来的方法了)外挂的东西越少越好,免得我钻树丛的时候总是被挂上。如果你和我用的都是普通的便宜帐篷,带的是铁地钉,我劝你,换成铝地钉吧,重量上虽然轻不了太多,但是强度上就强太多了。而且更与地面结合更结实。
9、防雨罩、不光是下雨的时候用得上,宿营的时候看到很多队友把背包就直接放在帐篷的门厅里,下雨的时候背包全都湿了。我喜欢把背包、鞋、都放在防雨罩里,再放在门厅里。
10、水壶、水壶这个东西是最可有可无的,我当时为了喝水时候比较爽,买了个宽口的,或许是因为我嘴巴比较小?喝水的时候总是淌,而且在运动过程中根本就不可能喝水,口太大了。我打算换一个运动型的壶盖,但是听说单买挺贵的,就先用着吧。水壶套很有用,最起码不用把壶挂在肩带上晃晃荡荡的,也不用喝水的时候还得让同伴帮忙从包里拿出来。
11、防潮垫、地席。我最早用的是一个铝箔防潮垫(厚的那种)传说中这个铝箔可以反射热量,让我睡得更暖和,但实际使用中发现其最大特点就是: 滑!!! 我睡觉又不太老实,经常滑到帐篷底下去。现在换了一个80块钱左右的那种黑色的,够厚,也不滑,没用过自充气垫子,觉得这个挺好的,也不打算换了。头一次宿营就用了同学的地席,用到现在也成习惯了,起码往那窄窄的防潮垫旁边一摸,不是冰凉的。地席,我把它当作帐篷里的地毯。
12、铝杆单人帐、轻、小、每次出去都背着我的205帐篷实在太重,就咬了咬牙买了一个狼爪的单人帐、确实给我节省了不少空间、体力,而且自己睡一个单间的感觉很不错。不过后来发现基本上每次出去都是和ld一起,单人帐用处不大。就把这个单人帐和前面说的那个铝箔滑溜溜地席送给了我老爹钓鱼用。老头拎着帐篷说了若干声好,确实这东西比那些钓鱼帐篷强的太多了。
13、食品、去年两个朋友去长白山,走错了路,食物带的不够,而他们居然没带压缩饼干,挨了饿,那时候就感觉挨饿怎么离我这么近呢?吸取他们的教训,我的包里放了一点压缩干粮,反正不占什么地方,用不上也无所谓,说不定哪天就指望着它救命呢。以前出去也都是带面包什么的,吃了一段时间才有感觉:tmd,这个东西吃不饱。现在出去就带点馒头、花卷、大饼啥的了。鸡蛋的携带,鸡蛋这个东西,不错,可以做汤时候用,可以煎馒头片用,那个鸡蛋盒我觉得贵,就一直没买,我是把鸡蛋都装到矿泉水瓶子里来携带,用起来也方便。用胶卷盒装盐(这个是在一个摄影网站上学来的)
14、登山杖、这个东西只有到用时才能体会出作用。反正走湿地、爬山、尤其是下山很需要。我用的登山杖大概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了,国产的,不知道什么牌子,几十块钱,我觉得性价比挺高的,虽然比进口的重了一点,但是它便宜啊。强度或许不够,但是用了1年了,它还真没耽误过事,其实我也担心,万一哪天我从山上下来,靠它支撑身体,它再断了,把我摔了那就惨了。所以说:这种东西,还是买个好点的。
15、头灯、最早我用的是个L手电(还是民贸那种仿制品)不小心误碰了开关,手电在我的背包里亮了一晚上,第二天参加活动时候郁闷坏了。后来买了个国产的led头灯35块钱5粒led那种,这个灯在帐篷里用用还可以,走夜路可就别指望了led的白光,照东西没有距离感,而且太暗、且不防水。为了防水,为了在某天实现我的梦想:“在大雨中寻找丢失的队友。” 我又走进了民贸,买了一个所谓了俄罗斯防水大手电,这个手电亮度不错,防水性也好,我甚至把它放到水里去勾引小鱼。 但是它太重了,用3节1号大电池。现在它被淘汰了。 现在用的是黑钻的一款头灯,才买不久,没什么心得。补充一点:同志们,如果你的灯具开关很容易碰到,请你把电池反过来放,或者在电池间垫片纸吧。浪费电池是小事,黑天的时候没有亮可太郁闷了。蜡烛、出行必带,用矿泉水瓶子一罩就不畏狂风了,烛光始终是营地里最温馨的光亮。